紫河镇2016-04-14 16:45浏览数:665次
因北自广利,西北自协和有两条小河流至今场镇北一公里处交汇,故名两河口。1981年地名普查,因重名,更名为紫河。 乡村风貌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位置境域 紫河镇三台县最南端,东与射洪县的太乙、涪西镇交界,南与大英县象山镇相接,西与建中镇相连,北与景福镇相连,距三台县城66公里。行政区域面积56.17平方公里。 建置沿革 紫河镇清康熙时建场、名镇子场,后改名广兴场。清至民国初为觜火乡。1935年设两河口联保,1940年改为两河口乡至解放,1951年建立两河乡,1958年改为两河公社,1981年地名普查,因重名故以该地解放前曾名紫河,取名紫河公社。1992年9月,协和乡、广利乡、两河乡、黎明乡合为紫河镇。2000年1月,协和乡、广利乡单设为乡。 黎明,场镇驻张家坝,距离县城70公里。1961年由两河公社分出4个生产大队建立云龙公社,1968年改为黎明公社,1984年改为黎明乡,1992年9月,与两河乡合并建紫河镇。 协和,清末民初属室火乡(今景福镇)、觜火乡(今紫河镇),民国29年(1940年)分属两河乡,景福乡辖。1951年5月划两河、景福乡部分村,建立协和乡,驻雷家井(很久以前一雷姓人家在此打井采盐,故名)。1958年10月1日改为协和公社,1984年3月改为协和乡,1992年9月并入紫河镇为办事处,2000年1月划出建立协和乡。2019年12月底并入紫河镇。 广利,清末民初属觜火乡(驻紫河),民国24年属两河联保。1951年5月两河乡(今紫河镇)划出8个村,景福乡(今景福镇)、陈古乡(今射洪县陈古镇)各划出1个村合并设立广利乡,1956年3月撤销广利乡,同年11月恢复广利乡。1958年10月1日成立广利公社,1984年3月改为广利乡,1992年9月,划入紫河镇,为广利办事处,2000年1月,单设广利乡。2019年12月底并入紫河镇。 行政区划 2015年,紫河镇辖镇子桥、龙台寺、杜家沟、天井沟、五福桥、秀才沟、青龙嘴、深垭井、半边街、河坝子、纪家沟、建设村、石庄沟、石桥沟、何家沟、雷家井、红灯桥、莲花嘴、纸匠沟、大胜寨、西岩沟、苏家沟、观顶、来龙山、红花园、仙家井、龙归寺、龙角湾、肖家沟、冷家沟、进居寺、回龙嘴、黄林湾、三元寨34个行政村。总人口41000余人。 教 育 有紫河学校、协和小学、广利小学、黎明小学,其中紫河学校是澳门特区援助4577万元灾后重建的九年一贯制现代农村寄宿制学校。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花锣鼓 紫河学校退休教师胡中伦于“5.12”地震后创建,胡中伦负责锣鼓队组织管理,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胡中伦通过回忆小时候的经历,整理后作为鼓谱来源。锣鼓队队员6~7人,2015年锣鼓队队员年龄最大86岁,最小63岁,其中两名女性。花花锣鼓被三台县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特色优势 油牡丹产业园 紫河镇因地制宜确立“粮油下田、经作上山、种养结合、生态循环、品牌引领、三产互动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2015年5月,引进四川牡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五福桥村2、8、9、11队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余亩,发展油用牡丹(品种为凤丹)产业。现已发展新建油用牡丹示范基地300余亩,牡丰公司负责提供种苗、技术,按市场价保底回收牡丹籽,并与农户签订相关协议。 名胜古迹 弘福寺—活菩萨 据说民国7年(1918年)有一佛教比丘尼从景福院方向来到大胜寨村十三组,当晚住在双乐乡八村大垭口的岩洞里。第二天清晨途经协和三村官房湾,纸匠沟村五组的土地垭、红灯桥等地化缘,当地医生王立德(当时开的药店称利生堂)发觉她不是本地人,便召集当地父老乡亲来认识这位远道而来的佛教僧人。由于她预言准确,众乡亲都喜欢请她预测吉凶,久而久之,被大家尊称为“活菩萨”,而她家住何方?姓甚名谁?年龄几何?这些都无人问津,不管男女老幼,都称其为“活菩萨”。随即大家推举王老医生为首事,主持修建二间茅草房作为庙宇,并挂上“观音寺”匾牌,从此“活菩萨”从岩洞住进庙宇中。庙宇也不断扩建,现已建有殿堂八个,分别是无极圣母殿(有活菩萨座葬洞穴)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活菩萨岩洞殿(公路边)、千手观音殿、药王殿、玉皇殿、天王殿。建有房屋近百间,其中有框架式结构楼房三幢,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,耗资近200万元。相传五月初五为“活菩萨”的生日,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 革命烈士 王庆容 男,汉族,生于民国30年(1941),紫河镇人。出生贫苦家庭,幼时父母双亡,靠邻里王志安、潘清和等抚养成人。1950年王庆容入两河小学读书,勤奋好学,课余常帮邻居孤老挑水推磨。1956年高小毕业回家,参加农业生产。是年夏天,山洪暴发,他跳入溪中救起落水姑娘蒋定秀。1958年参加“大办钢铁”,在工地,连夜背送患病民工林成应到15公里外的医院,经抢救脱险。195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当炊事员和饲养员。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65年升任排长。在率队参加国防施工中,主动排除险情,带头参加作业,完成坑道作业任务好,6次被评为“四好排”。担任副排长后,关怀战士疾苦,积极支援地方建设,3次参加地方救火。在部队实弹投掷演习中,以身体掩护新战士张亚光脱险,受到组织上的表扬。 1969年2月,王庆容奉命率小分队守卫在黑龙江七里沁岛,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,踏着没膝深的雪海,坚守阵地,防止苏军挑衅。3月2日,王带领小分队执行守卫珍宝岛的任务,9时,苏联边防军突然出动指挥车、装甲车和数十名武装军人,越过主航道入侵我国领土珍宝岛,疯狂追击我巡逻小分队,开枪打死打伤边防战士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王庆容带队冲锋上前,英勇还击。他在救护战友时胸部受重伤,血流如注,他顾不上包扎,急令战士还击,并高声鼓励战士:“人在阵地在!坚持就是胜利!”为保卫祖国领土,他终于倒在血泊中。 王庆容牺牲时,年仅28岁,遗体安葬于黑龙江宝清县烈士公墓。他生前曾立下誓言:“革命不怕苦与死,誓为人类献青春”。1969年3月10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217团批准为革命烈士。1969年7月31日,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臣、战斗英雄称号。 紫河籍革命烈士名录
|